小细节掀起大波浪 ——《出发》影评 “我们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不亦快哉。雷电一震,阴翳皆开,练猛烈,练敢为,练无畏!”电影《出发》是由刘智海导演,由罗泽楷,陈韦欣主演的一部红色性纪录片。影片主要讲述了1917年的青年学生毛泽东与学长萧子升开启的一次徒步游学之旅,在走访了5个县城,在见过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后萌发了探寻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之道。看完部影片我对人生、困难和挑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青年毛泽东对于救国的坚定理想和信念。 本片在镜头方面中对山水意境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影片当中出现了很多对水的描写,这也是基于毛泽东的一生与水是相辅相成的。他的水性很好,影片里也出现了很多他游泳的画面,由此来塑造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的潇洒,意气风发。对于影片把水来重点描写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哲学方面,关于水所表达的意义,例如上善若水等。再一个它其中也含有政治意义,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而水也成为影片《出发》的一个核心。电影将中国的绿水青山刻画的淋漓尽致,用美学来驱动《出发》,不仅让观众感受中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也体现了中国美学的价值。 对于道具——雨伞,本片也将它融合的极为巧妙。在访问何叔衡家时背着的伞被误以为是土匪进村。在遇到马帮勒索时,也是用“雨伞”救了萧子升。这把伞,打开能遮风挡雨,收起来能指点江山。不仅成为贯穿全片的线索,也烘托出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的虎头虎脑。 再讲到本片一个亮点——湖南话。亲切的湖南话不仅增加了本片所展示的独特地域风格,拉进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让观众感到亲切感,而且可以使观众更好的带入影片,感受前辈们那坚韧不拔的精神。 本片主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纷乱以及青年毛泽东对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之道的探寻。用人物掀起时代浪潮的沉浮起降,体现出先辈们对于改变社会惨淡现象以及拯救国家的坚定信念。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到“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者之心”。突出了毛泽东在见到社会的惨淡现象前后的思想层次变化。影片用“出发”二字首尾,体现的是当时的毛泽东已经找到了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之道。
作者:林昕怡
学校:南平市新光学校八年级2班
指导老师:谢雅文
“欢乐暑假·快乐观影”--中小学生优秀影评活动中学组“最佳鉴赏奖”
|